简介
“过去5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遭到杀害的女孩,比整个20世纪死于所有战争的男性还要多。仅仅因为她们的性别。”
在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这对有丰富联合报道经验的记者伉俪的带领下,我们在本书中去亚非拉国家做了一次长途冒险旅行。在那里,我们看到性别歧视、性暴力、厌女价值观、家庭暴力、处女情结等现象,让女性犹如仍置身在18、19世纪的炼狱。我们也看到那里的女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以及如何一点小小的帮助就能改变她们的命运。
通过这些故事,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整个世界对此困境的态度,以及女性身上自我觉醒的力量。她们将绝望化为希望,勇敢争取生命尊严。
本书以人物故事为线索,佐以大量的数据,没有局限于对女性遭遇的报道,还展示了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多维度的思考。同时,本书也为那些想为世界尽一份力的人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
书评
一本令人触目惊心的书。
“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这个世界的另一半,是战乱频仍,是烧杀抢劫,是极为残忍的对女性的虐待,在我们看不到的另一片天,那里笼罩着无数的阴霾……
本书以人物故事为线索,佐以大量的数据,没有局限于对女性遭遇的报道,还展示了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多维度的思考。同时,本书也为那些想为世界尽一份力的人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
一本详实阐述亚、非、拉等第三世界边缘女性泣血苦难的纪实。她们是地球上最为颠沛流离、权利遭剥夺最为严重、最为赤贫的女性群体。性别暴力、厌女价值观、家庭暴力、处女情结、性虐杀、人格摧残、荣誉谋杀、妇女贩卖等现象,让这些女性犹如仍置身在中世纪水深火热的人间炼狱。
任何年龄的人都会在放纵中找到欢愉,而那里的女孩从10岁左右就已经失去了自我,没有受过教育。 无知,让人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世界。书中详细描写了落后国家的警察及政府对待身处困境中的女人的态度,以及女性身上自我觉醒的力量。她们将绝望化为希望,勇敢争取生命尊严。
贫穷的最大受害者往往是女性。死亡数据显示,在饥荒和干旱时期,丧命的大多是女孩而非男孩。在坦桑尼亚,极端自然灾害如旱灾或水灾出现时,没有收益的老妇因巫术而死亡的人数比平时增加了一倍(其他种类的谋杀没变,只有“巫婆”的死亡人数增加)。气候造成农作物歉收,人们的贫穷加剧——这时家人就会杀掉年老的“巫婆”,免得多一张嘴吃饭。
这些心态深植于文化里,唯有通过教育和当地人的领导,才有可能发生改变。但是外人要担任配角,职责之一是把当地人的这种落伍心态置于聚光灯下,好打破环绕在他们周围的禁忌。
我们任何一个女性都有和男人一样的智慧,比他们更坚韧、更包容,究竟是为什么在所有的近代文化里女性都成为了被欺辱和压迫的对象?
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看得人不是痛哭流涕就是热血沸腾。当我们还在愤愤不平求职机会工资待遇家庭分工等等的不公时,而在世界的另一头,那些性别歧视却可能是致命的,无法想象的人间地狱。
历史的每一步进程都离不开民间的努力!女性的每一份自由都是前人辛辛苦苦抗争来的!
纪实性文学之所以撼动人心,正是因为它用白描的镜头带着你直击苦难,敞开血淋淋的现实曝露于眼前,令人不忍卒读。
道德经有言“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天时地化,任其自然,世间万物自有规律。震慑于这磅礴的格局,冷静的淡漠。同一片天空下,容忍纸醉金迷,默许贫苦流离。昌平盛世和战乱祸劫之下的生存质量别于云泥。阳光云影徘徊于污泥烂淖之上。倘若这是宏观视角下的世界能量守恒,那这样两极分化的不平等太过于割裂且触目惊心。
本书是纪实作品,文学性自然不如小说,但是震撼力绝对大过任何一步之前所谓的女性作品。总的来说,这本书教给了我几个道理:
身处和平安稳国家的我们,虽然不是多富裕,但已经足够幸运。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承受着你想象不到的灾难。
教育对一个人、一个民族都至关重要。有了教育,什么奇迹都有可能发生。
理想中的慈善和帮助很多时候并不如想象中的简单高效。真正想改变的人不仅要捐献金钱和所谓的爱心,更重要的是花大量的时间亲身体验。同时,他们还需要有创造性,跳出一个圈子,总体布局。
我们都是不要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但是当你了解了别人的苦难,你才会知道自己有多幸福。天空的另一半太阳正在升起,我们可以尽一份心力,让阳光快快普照大地。
感恩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与时代。历史的变革是需要时间的,感谢为今天的美好生活做出努力和牺牲的前辈。
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829943725701892&wfr=spider&for=pc